20__年春节,突发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也延迟了学生上学的时间。万众一心抗击疫情,蓝田县汪丽工作室也在积极行动。汪老师要求工作室成员录制微课,助力“停课不停学”,利用平台面向全县推送,为全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帮助。
这次微课录制的主题是“生活即素材,危机即契机。”汪老师明确要求,微课要以当前疫情为主要内容,要从学生居家隔离的实际出发,抓住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通过口语交际、写话、习作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学语文中感悟感恩、爱国、生命、责任和担当;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营造家庭读书氛围,让书籍润泽孩子们的心灵。
接到任务,我既感动又忐忑:感动于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执着和奉献。心中忐忑,是因为所录课程是围绕当前疫情的,无前车之鉴,微课推出之后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广大的家长,心中难免有压力。忐忑之后静下心来,理解了汪老师的初衷,也认识到作为工作室的一员,理应有责任担当,发挥引领作用,尽自己的努力,助力抗疫,服务学生。
希沃白板是我向老师们推荐的录课软件,使用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困难的。但是以疫情为内容录制的这几节微课,首先教学设计就颇伤脑筋。构思教学设计那段时间,我吃饭时在想,睡觉前在思,设计思路从茫然到渐渐清晰,这才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根据设计搜集相关抗疫素材,制作课件。这个过程很费功夫。网上的抗疫文章、图片铺天盖地,我就像择菜一样,在网络这个“大菜筐”里搜寻、挑选。就这样,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大半天,有时熬到凌晨。眼睛看花了,颈椎僵硬了,腰酸胳膊疼了,也顾不得休息。
制作课件同样费时,更考验一个人的耐心、细心和审美。没有现成的课件可以拿来修改,每一张图片从选择到裁剪再到上传制作,每一段视频从寻找到下载再到裁剪,每一段文字的字体、颜色设计,每一个动画效果的插入,都要一张张精心制作,这个过程相当耗费时间和精力。制作完成之后,就如同房子的主体框架完工了。
录制一节微课,设计教学流程、制作课件只完成了一半工程。接下来要完成讲课文稿的撰写。讲课要说的每一句话都要字斟句酌,不可随意。汪老师要求“微课录制前写好录播文稿,语言尽量简洁,表述准确,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要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学生,什么样的微课最吸引人?换位思考后,你就会在制作时从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出发,课就会上到学生心里。”按照汪老师的要求,每一节课录制前我都把要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敲击在电脑上。每敲击完一个版块,我都会在脑海中模拟一段上课情景及学生听后的思想活动。其实是边想象上课过程边预设学生可能有的思想活动。每一节微课我都要完成七八页的文稿。完成文稿的过程也是熟悉教学流程、提高表达能力的过程。当文稿最后一个字跃动于电脑屏幕,那种轻松,那种成就感,很美。
对着文稿先模拟一遍,看看细节上哪些地方在教学时还需要完善修改,包括授课时的每一个字词的使用。因为微课时间短,语言表达要尽可能准确、凝练。经过反复的核对以后便可以进行录制环节了。
原本认为一遍就可以录制好,但事实并非如此。录制的过程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要眼到、手到、口到,一边要点击屏幕,一边要调整语音语调、说话节奏。有时候不小心出现口误,就得从头再来。录制完了以后,自己先听,如果发现有细小的问题或者突然灵感迸发有更好的思路,就又修改文稿、修改课件继续录制。经过如此七、八遍甚至成十遍的反复,一节自己满意的微课才算录成。
将录好的课发给汪老师审核,忐忑不安中等待审核结果。当汪老师在微信中给我竖起大拇指时,我心中的喜悦和成就感就像鸟儿张开了翅膀。
我录制了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习作《难忘的一件事》和寓言故事导读《快乐读书吧》这三节课,全部在教科局公众平台推送,反响良好。习作教学微课《难忘的一件事》还上了“今日头条”。
录制微课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我累并快乐着。每一节课的录制都有许多收获,有掌握新技术的惊喜,有经过历练后的成长。我除了录制自己的微课,还担任工作室录课技术指导任务。看到成员们在我的帮助下快速进步,我也收获着“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幸福。在录课的过程中,我们遇到问题相互讨论,遇到困难互相帮助,抱团成长,印证了工作室“独行快,众行远”的宗旨。
这次微课录制,不仅促进了每个成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还提升了我们的综合素养,对于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更明白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多种能力并存,才能够成为更优秀的教师。就像汪老师勉励我们的话:“每一次挑战,都是历练;每一次历练,都是今后的序言。”“挑战和困难本身并不是财富,只有正视并积极面对,困难才能化为财富,挑战才能成为契机,从而实现实力的升级。”相信我们在汪老师的带领下,在不断地学习历练中会越来越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