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日本近70所国际学校深度盘点:抢生源、卷学费、拼教育...

2024-12-13 来源:伴沃教育

文 / Flora

近期,网络上一段视频引起了小编的注意,视频中,日本宫崎县的一所中学举办开学典礼时,校长使用中文致辞,并在现场放起了中国国歌。这一幕让不少网友直呼:“是不是走错片场了?”其实,这背后另有隐情——这所学校183名学生中,中国学生占了167人,而日本本土学生只有16人。

今年5月,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公布了“2023年度外国人留学生在籍状況調査結果”。从留学生的来源来看,中国大陆地区的学生依然是占比最高,达到115493人(和去年相比增加11.2%),占留学生总数的41.4%。除本科阶段留学外,日本其他学段如中等教育阶段的中国留学生数量也呈现上涨趋势。随着日本社会老龄化加剧,学校生源锐减,不少日本学校开始“走出去”,到中国“抢学生”。

那么,问题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到日本的学校,日本的基础教育究竟如何呢?日本的国际化学校分布又呈现出怎样的格局呢?在日本的华人家庭会更加青睐国际化的教育模式吗?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

01

日本学校“四大门派”:各有千秋

日本的学校类型大致可以分为4类,分别是国立学校、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

前两者归属一大类,即日本本土学校,遵循的是日本课程,针对的是日本“高考”。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则具有更大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下是各类学校的具体特点:

国立学校

定义:由日本文部科学省(相当于我国教育部)直接管辖,由国家全额出资建立。

特点:数量稀少,全国不超过30所;教学质量高,学费低,入学竞争激烈,录取率极低;对家长要求较高,需积极参与学校的研讨会等活动。

目标:培养高水平人才,升学目标以日本顶尖大学(如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为主。

公立学校

定义:由各都道府县或市区町村运营,是日本九年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

特点:学校数量最多,覆盖范围广;实行学区制,学生按居住地就近入学;教育资源均衡,校长和教师采用轮换制,学区房对教育质量影响较小;在日本长期居住的外国儿童可享受与日本学生相同的教育资源。

目标:以日本课程为主,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培养普通社会公民。

私立学校

定义:由民间企业、机构或个人设立,经费来自学费和外部赞助。

特点:采取“教师聘用制”,师资力量相对更加优质,教育质量高;学费较高,无学区限制,需通过入学考试或面试;课程设置灵活且个性化,部分私立学校提供双语或国际课程,升学目标多样化。

升学目标:传统应试导向,如庆应义塾、早稻田系列学校,培养目标是考入日本顶尖大学;国际化导向,如ICU国际基督教大学高中、上智国际高中,课程接轨国际教育,培养学生进入海外大学。

国际学校

定义:主要面向外籍学生或有国际化需求的日本家庭,以国际课程体系为核心(如IB、A-Level、AP),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

特点:教学语言为英语,强调国际化视野和多元文化背景;学费较高,适合有明确海外升学目标的家庭;学生背景多样化,包括外籍学生和部分日本学生。

02

日本国际学校的特点与趋势

小编大致梳理了日本的 68 所国际学校。其中关东地区 41 所,关西地区 26 所,东北部地区 1 所。发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地域分布特点:东京占据半壁江山

日本的国际学校主要集中在东京(26所)、大阪(6所)、横滨(6所)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尤其是东京的港区、江东区、涩谷区等区域。此外,名古屋(5所)、京都(5所)等地区也有少量国际学校,但密度远不及首都圈。

学费跨度大,但总体低于国内学校

日本的国际学校学费跨度较大,60万—1010万日元/年,对应人民币为 2 万—48 万/年,这和学校提供的课程质量和学校声誉有较大影响。IB 课程和英美课程的学费一般较高,而普通的双语课程或印度课程学费相对较低。

另外,日本的国际学校学费相对国内而言,普遍较低。2024年6月份,International school database 发布了一份全球国际教育费用排行榜。其中北京排第 2,上海排第 3,深圳排第 7,广州排第 9。前十名里国内城市占了 4 个,但东京排第二十名。

来源:International school database

日本的国际学校学费多数在 300 万日元以下,集中在 250 万日元左右,对应人民币在 12 万—15 万左右。比起国内校均 20 万+的学费来说,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以上海美国学校和东京美国学校为例,上海美国学校 12 年级的学费是 30 万人民币,东京的美国人学校 12 年级学费是 325 万日元(16 万人民币)。

不过,也有少数学校收费标准较高,比如位于东北部岩手县的哈罗国际学校学费达到了 48 万人民币,比东京的学费高出 2—3 倍。这主要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环境可对标瑞士,是一所大自然中的学校。而且是全亚洲哈罗唯一的寄宿学校,且学校所处的安比高原位于北纬 40 度,安比高原的雪质甚至超过了北海道,尤其是拥有引以为傲的阿司匹林粉雪。

课程体系中,IB占据主流

小编梳理完 67 所国际学校后,不难发现,IB课程占据主流位置。开设 IB 的学校有 30 所,占了近一半。

这一现象背后离不开日本政府的支持,2013 年 6 月 14 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出台《日本再兴战略 ——JAPAN is BACK》文件,提出为应对全球化,提升人才素质,到 2018 年为止,希望日本国内开设 IB 课程的学校能增加到 200 所。

而且日本国内的大学对 IB 的认知度比以前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日本学生可以用 IB 成绩申请本国的部分大学,比如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

“宽松教育” 下蓬勃发展的国际学校

日本的国际教育蓬勃发展时代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据新学说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日本新建国际化学校数量达到 24 所,占现有总量的三分之一。

包括私立学校也在同一时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一繁荣景象的背后,与日本政府在 70 年代推行的 “宽松教育” 政策紧密相连。

随着日本经济从 1950 年中期开始快速增长,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工业部门。这种需求也反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系统的重点转向快速积累知识,也就是所谓的 “填鸭式教育”,再加上日本长期以来强调死记硬背和基于考试的教育,这种方法导致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考试地狱” 成为当时教育的写照,家长们迫切希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于是在1976 年,主导日本基础教育 30 年的 “宽松教育” 理念应运而生,其核心是让学生过上 “宽松且充实” 的生活,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1982 年起,日本开始缩短小学生的上课时长,并减少他们的家庭作业,小学总学时从 6135 小时降至 5785 小时。

1989年,日本教育机关认为学生负担仍过重,于是制定新的学习纲要,规定一、二年级小学生不再学习 “社会” 和 “理科”,只保留 “生活” 课,这一举措使小学低年级的课程设置更趋近于幼儿园。

2002年,日本再次全面推行 “宽松教育” 理念,将学生课程削减 30%,小学 6 年总课时减少到 5367 小时,中学则减少到 2940 小时。

“宽松教育”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舒缓了教育紧张氛围,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如学力下降、阶层差距拉大等问题。这一改革并未有效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优质教育资源依旧稀缺。

这一时期富裕家庭更倾向于选择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导致日本教育出现 “公立瘦弱、私营肥满” 的现象。

03

在日华人,会更倾向国际学校吗?

在日本,外籍常住人口规模可观。据日本出入境管理局统计数据,截至 2022 年末,在日本中长期居住的外国人数量成功突破 300 万大关,攀升至 307 万人,刷新了历史纪录。其中,华人以超过 76 万的人口数量位居榜首,占比高达 24.8%,越南人则以约 49 万的规模位列第二,占比为 15.9%。

在对日本的国际学校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一个问题浮现出来:作为在日外国人中占比最大的群体,华人对于日本的国际学校持有怎样的态度呢?日本主流媒体对此已经给出答案。

《东洋经济新闻》曾以 “中国教育移民蜂拥而至日本国际学校” 为标题进行报道,其中提到 “殺到”(日语,意为蜂拥而至),生动地形容了这一现象。报道指出,在日本美国学校的招生信息发布会上,约80%的参与者都是中国人。

类似的观察还出现在《环球》杂志的文章《日本国际学校瞄准亚洲富裕家》中。日本国际教育评论家村田学在文中指出,日本新建国际学校瞄准的不仅仅是日本孩子,还有来自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孩子。

文章还详细列举了不少在日华人家长的真实反馈。一位子女就读国际学校的家长直言,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大多数在日华人家庭都会倾向选择国际学校,且这一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2022 年开校的日本哈罗国际学校每年学费高达 1010 万日元,有子女就读该校的中国家长向《环球》记者透露,中国籍学生占比大概在 20% 到 25% 之间。

另一位在日华人家长观察到,自 2022 年以来,让孩子就读国际学校的华人家庭明显增多。在一些注重国籍比例平衡的国际学校,因名额限制,中国籍家庭申请入学变得越来越难。

随着日本国际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华人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往这里的国际学校,无论是从学费、课程体系,还是学校的地理位置,许多在日华人家庭都能在日本的国际学校中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教育资源。而日本政府对国际教育的支持(上文提到的 “日本再兴战略”,即希望将 IB 课程的学校增加到 200 所),也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日本国际教育交流研讨会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