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是高考的日子,奋斗在高考一线,埋头在书本之间,实力在清华上限,底线在北大保研。有人说:
“如果你想快点成名,那就得早点起床;如果你想快点长智,那就得慢点骄傲;如果你想慢点淘汰,那就得快点学习。”
而学习的道路上,高考就是试金石。只有经历了高考,你才能实现“金榜题名”,只有经历了高考,你才能走上梦想的“捷径”。脸上风轻云淡,心里却坚定不移,谁也不能预测到我们的人生道路有多长。
高考中的拦路虎
许多人都知道高考中最为重要的科目就是数学,这一科目往往是拉开学霸们与普通学生之间差距的法宝。
如果你有孩子正要高考或者是平时十分关注教育,你就会知道全国有三大数学高考惨案,分别是:1984年的全国理科数学高考、1999年全国数学理科高考、2003年全国理科数学高考。
许多人对1984年的高考并不熟悉,年代离现在太遥远了,在人们现在的印象里,大概只知道03年的数学高考是一代人的噩梦。
2003年因为高考泄密事件,全国启动备用试卷。而这备用试卷中的数学卷出自葛军之手。提起葛军,大概江苏、浙江的考生们会很熟悉,葛大爷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外号:“高考灭霸”、“数学帝”。
葛军
对于经历过高考的学子们,都应该知道,数学卷选择题中的前十道和填空题中的前四道都是送分题,但是当年在葛大爷的卷下,这些送分题都成了学生们的“送命题”。
每一道题目里面不是绕了许多个弯弯,就是一个巨大的坑等着考生们跳。在这么一次考试下,120分钟仿佛成了一种可怕的煎熬,考场上的人情绪一片奔溃,考试完成后,外面哭声一片,甚至有些人已经走不动路了。
可以想象得到这样一场数学考试到底是有多难,据说当年的考卷上甚至还有数学奥数题,但是当年做过奥数题的学霸们似乎也没能考出好成绩。
数学惨案,考生悲剧
比2003年更难的是当年1984年的数学惨案。
1984年,社会上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批判声,为了防止这种结果的出现,也为了降低人们对“高分低能”的批判,中国高考进行创新改革。
就是在这一年,全国高考数学命题组提出了高考要“出活题、考基础、靠能力”的命题新指导思想。
于是在1984年的数学试卷上出现了大批的新试题,也就是指导思想中所要求的“活题”。当年的数学高考试卷难度不低于全国奥数联赛,北京市的分数,更是人均只有17分,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之最。
当年的那一场考试超出了许多书本的内容,技巧的灵活运用让许多当年的考生傻了眼。前所未见的题目加上高考时紧张的情绪让这一年的考生整场高考几乎全盘奔溃。
当年的120分总分,打上六七十的分数就已经是数学学霸。而当年的学神、学霸们不知道有多少折戟于这一场考试。
当年的那场考试,一名考生考了65分竟然是他本县的第一名。成绩出来的时候,那名考生自己也惊呆了,既诧异自己比平时格外低的成绩,更惊讶自己如此低的成绩也能成为本县数学第一名。
据说当年的数学考试结束之后,有人当选就放弃了接下来的考试,更有无数人泪洒当场。当时的考生们心里只有“绝望、奔溃”。
在这场惨不忍睹的数学考试中,甚至有人悟出了真理:“生存和死亡都是一个问题,但是经过了数学考试,一切都不是问题”。
更是有人发出感叹说:“往年的数学高考题目都是换汤不换药,今年不但换了汤药,就连盛药的碗都换成了药罐子”。
就连2003年的数学高考,在葛大爷摧残下的考生们也都磨出了五十多分的全国平均分,但是1984年的全国考生们却连打五十分都是个梦想。当年的全国数学平均分只有30分,有许多省份甚至平均分连三十分都达不到。
那场数学惨剧之后被改编成了许多数学竞赛题,又不知道难倒了多少参加竞赛的学生们。
值得一说的是阿里巴巴创始人,我们戏称为“马爸爸”的马云也在复读了两年之后遇上了1984年的高考,就是不知道杭州地区当年是否考取的也是全国卷,如果是全国卷,那马云当年的数学可算得上高分。
相对而言的难度
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在争论1984、1999、2003这三年的数学高考难度到底难不难。
其实如果要是让现在的考生去做当年1984年的数学高考题目,他们可能并不会觉得有多难,这是因为时间不同、经历不同。
当年的高考那是一场千军万马挤出来的独木桥,那时候可能整个班都未必能出上一个大学生。而且那时候的高考真的几乎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当年的条件也不是像现在这样的人人宽裕,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请假回家干农活是最常见不过的事情。如今祖国越来越强盛,初中毕业的人甚至成了人们口中的“文盲”,本科毕业的大学生们每年都要增加几十万。
但是1984年的大学生不是这样,1977年才恢复高考,仅仅过去7年的中国仍是缺乏知识分子的年代,那样情况下的数学惨案真的是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
那么又有一些人开始担心了,会不会再一次出现像1984、1999、2003这三年的难度异常的高考现像。我想说的是,这种现象几乎不会在出现,高考是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被人们称之为“国考”。
现在的高考体系已经非常完善,每一年的出题都是经过专家组反复的讨论与实践的。高考试题会越来越四平八稳,力求在全国范围内准确地考查考生们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
1984年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考体系的不完善,2003年则是出现了高考泄密情况启用了备用卷。
即便高考试题再难,只要我们的考生能稳住心态,把自己最高的水平发挥出来,就可以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我相信只要我们的考生努力且心态好,永远都不会再有1984年的平均分30分那样的全国数学惨剧。让我们静听今年高考的声音,为学子们精彩的表现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