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是农历十月初一,这天正是羌历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专家副院长童光庆教授、副秘书长柯小杰研究员、办公室主任聂娇,应北川县政府邀请前往考察羌历年民俗。羌历年在羌语中称“日麦节”(现居阿坝州内茂县的羌族自称“日麦”)、“日美吉”,意为“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是羌族一年中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最为隆重的节日。大型活动有感恩,祈福和吉庆的程序。时间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一般为三至五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羌历年”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松潘、汶川、理县以及其他羌族聚居区地。羌历年于200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羌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考察期间,观看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羌族民俗文化巡游展演,参加了新年庆典,当地的羌族民众身着节日的盛装,跳沙朗,敲起羊皮鼓,共同欢庆佳节。伴随着敲锣打鼓声,陈家坝乡羊皮端公舞、白什乡麻龙马灯、墩上乡十二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巡游展演从禹王广场经新生广场至巴拿恰纷纷亮相,吸引游客拿起手机拍照。中国非遗研究院的专家被现场浓郁的羌历新年气氛所感染,感受着原生态羌文化魅力。北川民间艺术团团长杨华武在石椅羌寨给考察羌历年民俗文化的专家们介绍说,羌历新年举行非遗巡游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文
化、用优秀文化传播文明,引领风尚,助力文旅发展引领区的打造,更好地服务于北川经济、社会发展。期间,还举行了“风从羌山来”歌舞演出、“禹风羌韵”展览展出、篝火晚会、乡村旅游庆羌年等系列活动。在石椅羌寨考察时,柯小杰、聂娇对当地祁秋生的口弦制作技艺进行了现场采访录像。口弦是中国传统乐器中体积最小的乐器之一,也是流传于北川的一种民间乐器,金竹制成,其声清雅,袅袅不绝。在三寸长竹片中间削出舌簧,两端钻眼穿线,扯动线绳,舌簧震动发出颤音。放在两唇间,利用口中的气流使颤音发生变化,产生共鸣,便有了曲调。口弦主要是女人弹的,在四川北川羌族族妇女中广为流传。农闲时,做针线纳鞋底的间隙,弹一阵子,消消忧愁、表表心情。有时妇女之间用口弦相互对弹,既像是对歌,又像是谈心。
考察期间绵阳、北川县的羌文化研究者、中国非遗研究院的专家与四川省羌学研究会会的专家门在北川县图书馆,进行了有关羌文化研究的座谈,中国非遗研究院副院长童光庆和四川省羌学研究会会长张善云进行了学术交流。北川县常务副县长杜勇、文广新局的领导出席座谈会并陪同考察。 (中国非遗研究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