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15
共1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6:07
在古代汉语中,“疾”是症状比较轻、表层的病,“病”则是重病。疾病两个字都有病字头,都是生理或心理的问题。它们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有的放矢的“矢”,一个是甲乙丙丁的“丙”。
一、疾:
矢,是箭头,用箭头的尖端,刺激穴位就可以治疗的病,那就是比较轻的病,相当于表证。所谓“表”是指肌表,表证是指病变部位在体表,病情较浅。
表证的症状有怕冷、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无汗、脉浮等。一般说来,表证又可分为表寒证、表热证、其中,表寒证有怕冷、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鼻涕、口不渴、舌苔薄白;
表热证有发热、怕寒、有汗或无汗、口渴、咽红或咽喉肿痛、舌尖红等。治疗表寒证时应使用辛温解表中药;治疗表热证时应使用辛凉解表中药。
二、病:
“丙”,通“柄”,医治用具,需要带柄,可见病灶比较深。显然比“疾”要重。
人由疾而生病。由于人受箭伤或生病后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所以“疾”又引申出“痛苦”的意思。甲骨文字的字像一个人躺在床上出汗的样子(人和床都竖着写),表达的就是痛苦。
扩展资料:
《扁鹊见蔡桓公》中的“疾”和病: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疾”和“病”的差别。从“君有疾在腠理“一句可以断定,“疾”是症状比较轻的,表层次的。腠理就是皮肤、肌肉的纹理
但是有疾而不治疗,则由疾而生病。于是从开始的于是由疾在“腠理”变为“君之病在肌肤”,又变为“君之病在肠胃”,继而又深入骨髓。
病情进一步发展,则产生痛苦,这也是。所以“居五日,桓侯体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病
百度百科-疾
百度百科-扁鹊见蔡桓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25
古代称轻病为“疾”,重病为“病”。
“疾”本义当为伤病、外伤,疾病应是其引申义。由于“疾”字中含有“矢”,“矢”离弦后给人以迅速、急速的感觉,所以“疾”引申出“快”、“急速”的意思。
由于人受箭伤或生病后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所以“疾”又引申出“痛苦”的意思。此外还有祸害、缺点、疾苦、憎恶、担忧等引申义。甲骨文字的字象一个人躺在床上出汗的样子(人和床都竖着写)。后来加“丙”旁以表声。
扩展资料:
现代医学对人体的各种生物参数(包括智能)都进行了测量,其数值大体上服从统计学中的常态分布规律,即可以计算出一个均值和95%健康个体的所在范围。习惯上称这个范围为"正常",超出这个范围,过高或过低,便是"不正常",疾病便属于不正常的范围。
在许多情况下,这一定义是适用的,如伤寒可以表现为一定时间内体温和血中"伤寒血凝素"(抗体)的增高。但是,正常人的个体差异和生物变异很大,有时这一定义就不适用。
如正常人心脏的大小有一定范围,许多疾病可以造成心脏扩大,但对于运动员来说,超过正常大小的心脏伴有心动过缓(慢至每分钟40次左右)并非病态;这种偏离正常值属于个体差异。在精神方面,智商大大超过同龄人的是天才,而不是病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9:00
“疾”与“病”,这一对同义词,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区别,都是“生病”的意思。而古人用词极为准确,“疾”与“病”在古代,含义有深浅之别。
1、字形不同
疾,病字头下一矢也。起初本意为箭头等锐器所导致的开放性外伤,后引申为身体浅表的问题,多为外在原因导致的不健康状态。
病,病字头下有丙。丙,火也,问题在内部,多有发烧之症。后引申为内在原因导致的不健康状态。
2、程度
“疾”指身体普通的小毛病,不严重的,而“病”是指身体有很严重的病,难以治愈。
所以扁鹊见蔡桓公的时候,先说“君有疾在腠理”,是说他有小病,但是不严重,而“不治将恐深”,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疾”会变严重,成了“病”,到最后扁鹊知道蔡桓公的病没救了,就急忙逃开蔡桓公了。
3、别意
在古文中
“疾”还常有“迅速”、“疾速”之意,“病”无此意。只有一个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0:51
古代称轻病为“疾”,重病为“病”。
区别就在于一个是轻病一个是重病
1、疾:轻病
2、病:重病
“疾”本义当为伤病、外伤,疾病应是其引申义。由于“疾”字中含有“矢”,“矢”离弦后给人以迅速、急速的感觉,所以“疾”引申出“快”、“急速”的意思。
由于人受箭伤或生病后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所以“疾”又引申出“痛苦”的意思。此外还有祸害、缺点、疾苦、憎恶、担忧等引申义。甲骨文字的字像一个人躺在床上出汗的样子(人和床都竖着写)。后来加“丙”旁以表声。
扩展资料:
在古文中,“疾”指身体普通的小毛病,不严重的,而“病“是指身体有很严重的病,几乎是难愈的。所以扁鹊见蔡桓公的时候,先说“君有疾在腠理”一开始是说他有小病,但是不严重,而“不治将恐深”,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疾”会变严重,成了“病”,到最后扁鹊知道蔡桓公的病没救了,就急忙逃开蔡桓公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2:59
都有“生病”;“疾病”的意思,
但区别是:①“疾”还有“迅速”、“疾速”之意,“病”无此意.“疾”作“疾病”讲的是程度比“病”轻;“病”则是“重病”或“病重”,甚至垂死.“病”还可以表示难以承受、难以忍受、不堪其苦的意思,比如百姓受不了苛政,大臣劝谏君主说:“国人病矣!“
②疾:小病,很容易治疗;病:大病,通常病入膏肓的那种。
扩展资料
相关词语
艾滋病,暗病
,八病,罢病,白血病,百病,百合病,败血病,蚌病成珠,蚌病生珠,饱病,抱病,暴病,被病,病案,病包儿,病痹。
相关成语
蚌病成珠,蚌病生珠,病病歪歪,病从口入,病骨支离,病国殃民,病急乱投医,病民蛊国,病民害国,病魔缠身,病染膏肓,病入膏肓,病入骨随,病入骨髓,病由口入,病在膏肓,愁潘病沈,蠹国病民。
相关诗词
病牛,光华殿侍宴赋竞病韵,病起荆江亭即事,卧病旬日未己闲书所,秋园卧病呈晖上人,卧病家园,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潞州张大宅病,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村居卧病三首,病中友人相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5:24
在古代“疾”是指小病,不严重的病。“病”则是比较严重的病了。而现在常把“疾病”并做一个词用!
在初中语文课本《扁鹊见蔡桓公》中:扁鹊第一次见但蔡桓公是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即:“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中,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即: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退出以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桓侯,说:“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由此也可看出,蔡桓公开始是身有小“疾”,因为讳疾忌医耽误看病时间小“疾”变成了小“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8:05
在古文中,“疾”指身体普通的小毛病,不严重的,而“病”是指身体有很严重的病,几乎是难愈的。所以扁鹊见蔡桓公的时候,先说“君有疾在腠理”一开始是说他有小病,但是不严重,而“不治将恐深”,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疾”会变严重,成了“病”,到最后扁鹊知道蔡桓公的病没救了,就急忙逃开蔡桓公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1:03
在表示疾病的意义时,“疾”“病”二词的关系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殷商及西周,言“疾”不称“病”。(二)春秋时期,“疾”泛指疾病,“病”意为“困苦”。(三)战国以后,“疾”和“病”成为同义词。这就是说,所谓“同义辨析”,只是针对春秋时期两词的关系而言;而且这个时期无论大病小病、病轻病重都可叫“疾”,“疾”并不专指小病。“疾轻病重”的传统说法似是而非,已被大量语言事实证明是错误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0:18
疾是小病,病是大病,《扁鹊见蔡桓公》里有“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可见蔡桓公的病是逐渐加深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3:49
疾是病之微,病是疾之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7:37
疾 是小病
病 是大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1:42
小疾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