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龄是多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1:39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14 02:08

及笄之年,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汉族女子满15岁结发,行笄礼,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出自《礼记·内则》。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08:37

15周岁。

及笄,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译文: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礼记·内则》为《礼记》的第12篇。《礼记·内则》等篇可以作为反映周代历史的文献资料来研究周代的妇女地位。商周妇女地位的比较可以说明,从周代开始,妇女地位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1、0岁

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2、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开始学话。

3、2岁

孩提:指1-3岁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

4、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5、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6、9岁

九龄:为9岁。

黄口:十岁以下。

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7、10岁

幼学:十岁。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8、12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9、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0、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郑玄:“成童,十五以上”。

11、16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

12、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

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13、24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及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08:37

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龄是十五周岁。

及笄之年出自《礼记·内则》。 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女子到了十五岁,便是婚嫁的最适宜的时间,也就是及笄之年,在及笄之年的时候,就是适宜婚嫁时。

扩展资料:

古代其他年岁别称:

1、襁褓:不满周岁。 

2、孩提:两至三岁。

3、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4、总角:幼年泛称。

5、 垂髻之年:指儿童。

6、黄口:十岁以下。 

7、幼学:十岁。 

8、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9、志学:十五岁。 

10、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11、弱冠:二十岁。

12、而立之年:三十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及笄之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08:38

及笄的年龄是15周岁。

及笄[jī]: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男子十五岁称为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扩展资料:

1、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2、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3、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4、9岁:九龄,为九岁,指数之年:儿童九岁。

5、10岁:幼学,十岁。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也称外傅之年。

6、12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7、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8、15岁: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所以及笄指女子十五岁。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故束发是男子十五岁。

9、16岁:二八,为十六岁。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

10、20岁: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弱冠是男子二十岁。桃李年华是女子二十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及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08:38

15周岁。

及笄,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译文: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礼记·内则》为《礼记》的第12篇。《礼记·内则》等篇可以作为反映周代历史的文献资料来研究周代的妇女地位。商周妇女地位的比较可以说明,从周代开始,妇女地位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

扩展资料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

垂髫: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

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归有光《项脊轩志》)。束发一般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及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5 08:39

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龄是十五周岁,也就是说女子满周岁十五时才行及笄礼,说白了就是过了十五岁生日后就用簪子把头发盘起来,表示这个女孩已到出嫁的年龄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