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3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00:50
《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新青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新青年》在五四时期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的影响巨大而久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过程中的各种*思潮差不多都是在五四前后通过《新青年》传入或兴起的;在新民主主义*过程中的一些著名人物,都是在1919年前后登上*历史舞台的。
当代中国的物质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几乎是在实践和完成五四先驱的未竟之业。五四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塑造了现代中国,也影响着当代中国。可以说,《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起着重要的精神桥梁作用。
《新青年》杂志激励现代中国实现由封建文化到包含现代科技、现代教育、现代文艺、现代传媒在内的现代文化的重大转型,推进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并为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新青年》杂志创刊的时代,正值辛亥*失败之后,中国文化正由以封建*为主体的旧文化向以近代民主*为主体的新文化转型。
崇尚科学,提倡创新意识是《新青年》编辑群体的重要思想观念之一。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认为,“文明进化之社会,其学说之兴废,恒时时视其社会之生活状态为变迁。”(注: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新青年》第2卷第4号。)
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既不要被古代的先贤“所拘囚”,也不要被近代的圣人“所支配”。要发扬《新青年》倡导的民族创新精神,提倡的学术开放意识,“一勿尊圣,二勿尊古,三勿尊国”。广采博纳,吸取其精华,营造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时代氛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青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00:50
新青年的创办的历史意义:
1、《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许多高级*党员(如*)都受到过《新青年》的影响,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2、《新青年》是20世纪初中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杂志,也是党早期的重要理论刊物之一。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和发展具有一定贡献。
3、《新青年》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所营造的“中国化”历史语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一定思想氛围。
4、《新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5、《新青年》的文本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萌芽
6、《新青年》在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尝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7、《新青年》杂志激励现代中国实现由封建文化到包含现代科技、现代教育、现代文艺、现代传媒在内的现代文化的重大转型,推进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并为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扩展资料:
《新青年》创办过程
1、《新青年》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2、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
3、《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 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4、4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一篇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
5、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从1920年9月的8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它与当时秘密编辑发行的《*党》月刊互相配合,为中国*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正式的准备。
6、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为季刊,成为**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
7、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青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00:50
《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受到1917年*十月*的影响,《新青年》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1915年到1918年以前的《新青年》杂志的思想倾向﹐基本上属于旧民主主义*的性质﹐1918年以后﹐由于受*十月*的影响﹐知识界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青年》营垒的组成﹐变为由具有初步*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所主持.1918年10月﹐李大钊在《新青年》5卷5号上发表了《Bolshevlsm的胜利》﹑《庶民的胜利》等文章﹐较早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新青年》*色彩更为明显﹐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李大钊负责编辑的6卷5号﹐办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专号”.1919至1921年上半年﹐《新青年》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和工人运动的论文和译介文章130余篇﹐与此同时﹐胡适等人在杂志上大量宣扬“实用主义”等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并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接着﹐1920年末胡适写信给陈独秀﹐提出《新青年》差不多成为美国《苏俄》杂志的汉译本的批评﹐主张公开“声明不谈*”.这些意见受到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反对﹐未能付诸实践﹐1920年9月8卷1号起﹐《新青年》迁至上海﹐实际成为中国*党上海发起小组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随着新文化统一战线的分化﹐《新青年》杂志于1922年 7月﹐出至9卷6号停刊.以后复出《新青年》季刊﹑不定期刊﹐已是完全*性的刊物﹐至1926年7月停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00:51
新青年的创办有什么历史意义
有奖励写回答共3个回答
硅谷创业快讯
高粉答主
2019-04-19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关注
成为第4051位粉丝
《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新青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新青年》在五四时期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的影响巨大而久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过程中的各种*思潮差不多都是在五四前后通过《新青年》传入或兴起的;在新民主主义*过程中的一些著名人物,都是在1919年前后登上*历史舞台的。
当代中国的物质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几乎是在实践和完成五四先驱的未竟之业。五四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塑造了现代中国,也影响着当代中国。可以说,《新青年》杂志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起着重要的精神桥梁作用。
《新青年》杂志激励现代中国实现由封建文化到包含现代科技、现代教育、现代文艺、现代传媒在内的现代文化的重大转型,推进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并为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