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0:2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8:18
白居易描写芒种节气的诗句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出处:《观刈麦》
译文: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观刈麦》简介:《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8:18
白居易描写芒种节气的诗句是: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译文:
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75°时叫芒种节气。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8:18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浆,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观刈麦》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807年(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