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和汉朝之间,曾经存在过哪个“新战国时代”?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4:12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4:55

陈胜揭竿而起之后,只用了两个多月,赵、齐、燕、魏纷纷复国。其复国过程通常是一带而过,因为并没有经历什么大型战事。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起兵建立张楚政权。

同年8月,武臣席卷赵地,在赵国旧势力的支持下当了赵王。

同年9月,田儋席卷齐地,在齐国旧势力的支持下当了齐王。

同年9月,韩广席卷燕地,在燕国旧势力的支持下当了燕王。

同年9月,周市席卷魏地,在魏国旧势力的支持下,拥戴魏咎当了魏王。

这四个国王的实力和权力到底有大呢?从表面上看当然非常大。因为他们所管辖的土地,与战果时期的赵、齐、燕、魏差距不大,人口和赋税也大同小异。

但这种力量只能建立在理论上,因为他们的国家是在两个月以内仓促建立的。*运作能力有多强?恐怕不容乐观。

在我看来,这种所谓的帝国,其实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大家都承认自己是帝国的一份子,也愿意忠于领袖。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让出自己的既得利益。这种支持,大多只是名义和口头上的支持,与实际行动关系不大。

综上所述,赵、齐、燕、魏虽然都已复国,但复国之后的利益分配方式却没有太大改变。因为当时的历史资料比较少,所以我们很难还原四国的内部情形。但我推测:这四个国王的直属力量,肯定是极其有限的。这四个国王想要加强自己的力量,必然会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削藩”过程。否则,他们的势力很难深耕于王国的每个角落。

而在当时背景下,这几位国王缺乏足够的时间、精力和机会进行“削藩”,因为强大的秦军已东出函谷关了。所以,这几个国家的内部整合并不充分。

赵王武臣混得最失败,因为他8月当了赵王,同年11月就被手下将领李良火并。

7月份的时候,武臣还是一个底层老百姓;8月份就是一个统治四十多座池的国王了;11月份就稀里糊涂地被手下火并了。从赵王武臣称王四个月,就被稀里糊涂的火并,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赵王的权力基础到底有多薄弱。

武臣死后两个月,张耳和陈余再度恢复赵国,那是公元前208年正月。

魏王魏咎和齐王国儋,在称王9个月后,也被秦王朝东征大军灭掉了。魏咎和田儋刚死,魏豹和田荣又再度复国了。

从魏咎和田儋被秦王朝大军迅速灭掉来看,他们对魏、齐的统治也是非常有限的。因为魏、齐都是大国,如果他们真能有效地整合力量,就绝不可能被一支秦王朝孤军就打成这个样子。

燕国的国王韩广,被自己的手下大将臧荼杀死。虽然臧荼杀韩广时已被项羽分封为燕王,但一拿到委任状立刻就能拥有杀死燕王的实力,这本身就证明燕王韩广的实力薄弱。如果韩广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燕王,就算项羽给了臧荼委任状,臧荼也无法凌驾于韩广之上,更无法杀掉韩广。事实上,拿着项羽发的委任状,却无法就职的国王多得是。

比如,济北王田田安、胶东王田安和齐王田市都拿着项羽发的委任状,结果呢?因为田荣不承认,所以他们都也无法成为国王。

比如,至于三个关中的国王,因为刘邦不承认,所以很快就都被杀死了。

虽然燕王韩广实力薄弱,但秦王朝东征大军只是一支孤军。所以他们在关东地区作战,只能是按倒葫芦起了瓢:秦军所到之处,反秦大军接连被重创;秦军刚走,反秦力量立刻再度兴起。

章邯率军打败了周文的几十万西征大军;接着又把吴广的西征大军(当时吴广已被部下杀死)打败;随后又把魏王魏咎和齐王田儋打败;然后又打败了项梁;最后,打得赵*事主力只能龟缩于巨鹿,惶惶不可终日。

当时的六国故地,只有韩国没有复国。为什么呢?因为韩国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正好处于函谷关的出口处。在这种地方复国,就等于是在秦王朝的虎口中拔牙。所以,即便以张良那种高人,以韩国旧贵族的身份,在项梁的支持下,也无法在韩国故地打开局面。

韩国复国是在秦王朝灭亡之后,而因为韩国旧势力(韩王成、张良)与刘邦关系密切,所以项羽始终打压韩国旧势力。这也就是张良后来彻底倒向刘邦的主要原因,因为张良发现复国无望。


六国故地中的楚国起兵最早,但是楚国建立却最晚的。

赵、齐、燕、魏,在陈胜起兵后两个月就已先后复国。而楚国则是在陈胜起兵11个月后,才在项梁的主导下复国。

此前,虽然也有葛婴拥立襄疆为楚王,有秦嘉拥立景驹为楚王,但这两个楚王并不能获得楚地的认同。葛婴拥立襄疆后,没多久就把襄疆杀了。因为他知道,陈胜不认同这个楚王,葛婴并不敢得罪陈胜。而秦嘉拥立景驹当楚王后,各大实力派都不把他当回事,所以景驹很快就被项梁灭了。

当然了,陈胜建立的张楚政权也可以理解为楚国复国。但陈胜的野心太大,所以张楚政权的建立,实在算不上楚国复国的标志。

楚国建立最晚,意味着楚国内部的资源整合最为充分。

赵、齐、燕、魏四国,都是随着大泽乡*的一声炮响而迅速复国。所以这四个国家内部,都被观望者所控制着。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四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虽然与秦王朝划清了界限,但他们与新政权的关系也是若近若离的。他们不会反对新任国王,但他们也不会真正听命于新任国王。

反观楚国,它是在一系列的兼并战争之后,才由几大实力派联合复国。所以,楚国的大部分地区,不但与秦王朝划清了界限,更是牢牢地与新政权*在了一起。

从某种意义上讲,楚国复杂而漫长的复国过程,绝对是一件好事。

而楚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反秦大军的主导力量,一方面自然是因为项羽和刘邦都有着过人的才能。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楚国复杂而漫长的复国过程中,楚地的力量被整合得最为充分,楚国可以调动的力量最为强大。

当赵、魏、齐、燕都被秦*队打得自顾不瑕时,楚系的刘邦却敢率军进攻秦国本土,楚系的项羽更敢率军与秦军硬碰硬地打仗。

刘邦和项羽之所以能够取得这种成就,自然是因为他们有着过人的才能。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在楚国复杂而漫长的复国过程中,楚地的力量被整合得最为充分,以楚怀王为代表的楚国**直属力量,远比其它各国**的直属力量要强大。

这对于楚国或许是好事,但凡事有利亦有弊,楚国的强大,也注定了项羽后来所面临的困境。

因为楚国最强大,所以在秦王朝倒塌之后,楚国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而项羽作为诸侯之首,前期必然要尊重各个国家的既得利益,所以他必须分封诸王。但项羽如果有志于天下,则必然会想方设法地加强*集权,与各个国家发生冲突也在所难免。

在大泽乡后不久,天下就已迅速恢复到了战国时的格局。所以,我们只有用战国时的视角,才能真正看清楚当时的历史。

赵、魏、齐、燕、楚名义上统治的地区,实际上与战国时的赵、魏、齐、燕、楚并没有本质区别。只这五个国家并没有整合完毕,所以他们的实力还很弱小。在这个新战国的格局下,秦王朝依然把握着战略进攻的主动权。所以,在章邯东征时,可以把反秦大军打得一败涂地。

秦王朝的失败,并不仅仅是因为六国故地出现叛乱。而是秦王朝不断发生内讧,使得秦王朝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弱。章邯率领的秦王朝大军虽然无往而不利,却是越打越绝望。

秦王朝的战略进攻地位,在巨鹿之战结束时宣告结束。但我们必须得知道,巨鹿之战只是打破了秦王朝的战略进攻,但是依然无法改变秦王朝拥有强势地位的事实。因为在巨鹿之战后,反秦联军依然无法把秦军*回函谷关。

巨鹿之战后,秦王朝军队依然在关东扎根。只是秦王朝内部越来越混乱,而刘邦的西征大军也已进入了秦王朝本土。在这种背景下,单邯虽然统率二十万秦军,却逐渐感到了绝望。于是,章邯选择了投降。章邯投降,是巨鹿之战结束半年之后的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4:56

这两个朝代之间,赵国、齐国、燕国、魏国都先后复辟,拥立了新王,妄图恢复战国时代的辉煌,但最后都倒台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4:56

是的,在秦朝末期到汉朝初期出现过类似战国的时期,楚汉相争的时期,当时项羽分封诸侯,导致中原再一次出现了许多诸侯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4:57

这个时代就是楚汉之争,不过它存在的时间非常短,只有短短四年。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