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第二野战军的主要战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5:4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23:23

继成都战役之后,我西南军区部队于1950年10月6日开始,以第18军第52师、第53师一个团、军直侦察、工兵、炮兵3个直属营和第14军第42师1个团又1个营等部队,在西北军区青海骑兵支队协同下,于*昌都地区,对藏军主力进行的一次围歼作战。此役,歼敌昌都边使总署及第3、第7、第8、第9、第10、真伯拉等6个代本(代本相当于小团)的全部和第2、第4、第6等3个代本各一部共6100余人。昌都战役的胜利,使我军打开了进藏的门户,促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动摇,为尔后和平全*创造了良好条件。
成都战役结束以后,西南军区首长遵照**的指示,为最后全部中国*,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人民永远摆脱外部反动势力和内部封建农奴主的残酷压迫,组成以第18军为主要力量的西进兵团,在西北军区部分部队的配合下,开始向*进军。
1950年3月,当我第18军先遣部队分别进至甘孜、巴塘各附近地区时,敌昌都边使总署即调集整个藏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在金沙江西岸,组织以昌都为枢纽,以昌都至国德方向为重点,南起盐井,北至国德这一狭长地带的分区防御,妄图依托金沙江扼守入藏的咽喉要道,以阻止我军的前进。其具体部署:第8代本全部、第7代本大部和第2、第6代本各一部及噶伦卫队集结于昌都;第7代本另一部位于类乌齐;第3代本和真伯拉代本位于生达、国德地区;第10代本位于岗托、同普、江达地区;第9代本位于宁静、盐井地区。加上配属各代本分散配置在上述地区的民军、僧兵,总兵力约8000余人。
战役发起前,我各参战部队已分别进至下列地区并做好一切战斗准备:第18军之第52师全部及军炮兵营位于邓柯;军侦察营、工兵营和第54师之炮兵连位于德格;第53师之第157团及师炮兵连位于巴塘;第14军第42师之第126团及第125团1个营位于德钦;西北军区青海骑兵支队位于玉树。根据敌之兵力、战役布势及作战特点判断,在我发起战役后,敌可能有四种变化:一是收缩兵力扼守若干要点;二是作有组织的退却,诱我于不利地形作战;三是就地分遣打游击;四是以一部兵力迟滞我军,主力分路后退,以保存实力。其退路可能有二,一条是经恩达、类乌齐退往拉萨;另一条是由昌都南逃,经邦达、八宿以西折返拉萨,或顺河谷南下逃往察隅地区。据此,我决心采取正面攻击与战役迂回相结合的方针,各作战单位分路进击,互相协同,占领昌都,以求将敌会歼于金沙江以西、澜沧江以东及类乌齐、恩达地区。在部署上,区分为南、北两个作战集团,并以北集团为主要作战方向。北集团:以第52师、军直炮兵营、侦察营、工兵营、第54师炮兵连及西北军区青海骑兵支队组成,分为左、中、右三路,由第52师前指统一指挥。各路的编成和任务是:右路以第52师之第154团、青海骑兵支队及第52师骑兵连、侦察连、炮兵连组成,从外翼迂回敌人,切断敌之退路,配合正面部队割歼敌人,为达成迂回、断敌退路之目的,在运动途中,应不受小股敌人和民军、僧兵之阻挠与纠缠、迅速勇猛地兼程向预定目标昌都侧后进击;中路由第52师师直、第156团、第155团及军炮兵营组成,担任正面攻击,割歼敌人,攻占昌都,歼灭敌之主力;左路由第18军侦察营、工兵营及第54师炮兵连组成,在分别渡过金沙江以后,首先歼灭岗托地区守敌,尔后向西缓进,保持与敌接触,吸住敌人,以免过早惊动昌都之敌使之西逃。在接近昌都时,除以主力配合中路聚歼昌都敌人外,以一部兵力迂回至昌都以南地区,防敌南逃。南集团:以第53师之第157团及师炮兵连、工兵连和第14军第42师第126团及第125团之1个营组成,分为南、北两路,由第53师前指指挥。各路的编成和任务是:北路由第53师之第157团及师炮兵连、工兵连组成,分渡金沙江以后,主力迅速向西迂回至宁静以西,断敌退路,一部兵力从左翼向宁静进击,配合主力全歼敌第9代本,达成上述任务后,除留一部兵力控制该区域和清剿散敌外,主力兼程北上向邦达方向疾进,断敌邦达、八宿方向退路;南路由第42师之第126团及第125团1个营组成,战役发起后由德钦从南北两个方向钳击盐井、门工、碧土之敌,同时以一部兵力从左翼插至作战地区以西,控制各山口、要道,防敌向察隅方向逃窜。
战役分两个阶段实施。这一阶段我军进行了以下战斗。 10月16日夜,我北集团右路第154团先头进到类乌齐以北之甲藏卡桥时,发现有敌第7代本一部依河驻守,因水深不能徒涉,迂回未成,从正面向敌发起攻击后,敌不战而逃。17日,我骑兵支队与驻类乌齐之敌接触,由于敌分散配置于山地、林区,我仅歼敌20余名,余敌荫蔽逃散。
战役第一阶段,我歼敌1300余人,主要是南线之敌主力已悉数被歼,北线之敌,遭我多次打击后,节节败退,逐步向昌都收缩。至18日,北集团我骑兵支队和第154团,已分别进至恩达、类乌齐地区,切断了敌之主要退路,由正面进击的部队则迅速向昌都*进。此时,除昌都以南之邦达尚可作为敌之退路外,其他各主要退路均已为我军控制。
战役的第二阶段
南线我第126团及第125团一个营于盐井战斗结束后,即在盐井、门工、德钦一带待机。第53师之第157团及师炮兵连在结束宁静战斗后,主力由宁静北上,21日进抵吞多,当夜兼程向邦达√\宿方向疾进。
北线我第18军侦察营、工兵营及第54师炮兵连,于觉雍战斗后乘胜向西进击,沿途歼灭了部分溃散敌人,于19日黄昏迫近昌都。生达方向我军主力第155团、第156团、军炮兵营及第52师师直各分队,在向南推进中,仅在小乌拉山、洞洞竹卡等地遇敌一般性抵抗,于19日黄昏抵昌都近郊。右翼迂回部队第154团与青海骑兵支队,18日占领类乌齐、恩达各山口要道后,除继续向东*进外,骑兵支队主力及第154团一部,于19日开始向昌都以南机动。
当正面我军兵临昌都城郊,南北两路部队步步向昌都*近之时,敌昌都边使总督乃于18日晨率4个代本及其总署机关、卫队撤离昌都,开始向恩达方向退逃,后又折回向邦达、/\宿方向逃窜。19日20时,我第156团先遣营及军侦察营、工兵营先后进入昌都,俘敌200余人。当夜,我除以一部兵力担任警备及搜索残敌外,其余部队则连夜对南逃之敌实施追击。此时,由昌都向西北方向逃窜之敌第7代本残部120余人,在类乌齐向我缴械投降。在发现昌都之敌向南逃窜的同时,我以右翼之青海骑兵支队兼程向南迂回,于19El夜与左翼军侦察营先后占领昌都以南、邦达以北之宗驿山山口,完全控制了南逃之敌的去路。20日晨,敌总署机关及四个代本和卫队共2700余人,在我强大军事压力和*争取下,全部缴械投降。在我军于昌都以南截歼敌主力同时,正面我第52师主力,于23日在恩达东南、24日在昌都西南和察雅等地区搜剿残敌,歼敌1100余人。至此,昌都战役胜利结束。 1946年8月,出击陇海路战役以后,敌人从华东战场和中原战场抽调14个整编师(军)32个正规旅及地方部队共30万人,由徐州、郑州等地分东、西两路进攻冀鲁豫区,妄图乘我晋冀鲁豫野战军未及休整的时机,钳击我军于定陶、曹县地区,进而控制鲁西南。敌为实现上述企图,于1946年8月28日调集郑州和徐州两个“绥靖”公署部队共15个旅,约10万余人的兵力用于第一线进攻;另以13个旅在安阳、新乡及其以东佯动:以4个旅和两个保安纵队,位于开封、商丘线维护后方交通。并派其国防*白崇禧和参谋总长陈诚赴开封坐镇部署。
为了粉碎敌人之进攻,**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不打无把握之仗,打则必胜。依据**指示,晋冀鲁豫我军以一部兵力阻击东路之敌,集中第2纵队、第3纵队、第6纵队、第7纵队及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武装各一部,在定陶以西大杨湖、大黄集地区,分别歼灭西路之敌整编第3师,生俘该师师长赵锡田。7日至8日,又在定陶、考城(今堌阳)地区各个歼灭回窜之敌整编第47师大部和整编第41师、第55师、第60师各一部。余敌仓皇逃向郑州、徐州,战役遂告结束。
此役,晋冀鲁豫野战军计歼敌整编第3师师部、第3旅、第20旅及整编第41师、整编第47师、整编第5师各一部计17200余人,我军伤亡3500余人。定陶战役被**作为战争初期执行**关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的范例,向全军作了介绍。出击陇海路战役和定陶战役,实现了在战略上策应、配合中原我军突围和华东我军连续歼敌的目的。1946年9月12El,《日报》为此发表社论,指出:这一胜利,连同中原突围的胜利和苏中七战七捷,“对于整个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时局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 为了继续追歼西逃残敌第170师和其他流散敌人,我第13军根据兵团首长命令,决定由第37师师长和一名副师长各率一部兵力,在边纵部队第9支队配合下,于24日夜分南、北两路乘胜向西进击。由于敌人已于4天前逃离,部队在执行这一任务过程中,不为沿途敌零散武装所迷惑,日以继夜地紧紧追击。我经过8天的强行军,在镇源西北追上了敌人,并连夜急进90公里,迂回到敌人前面,在勐统附近地区予敌以迎头痛击,继之对敌形成包围,并展开*攻势。7日,敌第170师师长孙进贤率残部2400余人向我投诚。与此同时,我边纵第9支队和卢汉部队两个团,在墨江地区也迫使敌教导师残部1000余人向我投降。
我执行南路追击任务的部队,在澜沧江以西临近中缅边境的南桥地区,歼灭了第8兵团最后一股流散的官兵500余人。19日,我军了整个西双版纳地区。至此,滇南战役胜利结束。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全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11月7日,**、**鉴于南线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在原拟淮海战役计划基础上,扩大战役规模,遂令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起来,在华东、中原、华北军区部队各一部配合下,求歼*蒋介石的最大战略集团——徐州“剿总”刘峙集团于淮海以北。为统一作战指挥,确定由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5人组成总前委,*为*,临机处置一切。共投入66万官兵和40万地方武装,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分为三个阶段。
从11月6日至22日为第一阶段。中原野战军以一部兵力由华东野战军指挥,以主力首先在商丘东南张公庙歼敌1个师后,乘胜向津浦路进击,歼敌第132师和第37师残部于徐州以南之夹沟、三铺地区。15日,攻克战略要地宿县,歼敌12000余人,切断了津浦路。接着,将确山东援之敌第12兵团顽强阻止于任桥集和赵家集地区,有力地配合了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圩地区歼敌第7兵团的作战。
第二阶段
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配合下,以两个纵队与敌第12兵团接触,并设法将该敌诱至浍河以北:以5个纵队在浍河以南隐蔽待机。果然,于25日将敌第12兵团诱至并合围在双堆集为中心的区域内。26日开始,中原野战军组成的东、西、南三个突击集团向敌发起攻击,吴绍周。
从12月16日起,遵照**对杜聿明集团“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中原野战军担任总预备队以战备姿态进行休整,以配合东北、华北我军全歼北平、天津之敌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1949年1月6日,华北野战军始向被围之敌第2、第13兵团发起总攻,经4天激战,于1月10日全歼该敌,击毙兵团司令邱清泉,生浮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
中原野战军配合华东野战军在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中,我军以13万人的伤亡代价,取得了歼敌55.5万余人的巨大胜利。至此,南线敌军的主力与精锐师团基本就歼,长江以北中、下游广大地区均获。**在贺电中指出:“凡此巨大胜利,皆我人民*指挥员与战斗员、人民*与人民群众,及后方党政军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所获得的结果。”
中原野战军从进军大别山、转战豫西以来,和华东野战军一起,遵照**和**的指示,在中原地区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援下,经过一年半的密切协同,并肩作战,艰苦奋斗,完成了中原的伟大历史任务。 (1948年5月25日至6月3日)
1948年5月下旬,中原野战军遵照**指示,为牵制和歼灭位于临颍地区之敌整编第18军,配合华东野战军粟裕兵团南渡黄河加入中原作战,以6个纵队(含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及军区部队一部,组成东、西两个集团发起宛东战役。5月27日,以第1纵队、第3纵队、第6纵队组成的东集团开始佯攻确山,迫使敌整编第10师、第20师、第58师等部于28日东援。是日夜,被我第四纵队扭住在赊旗镇以南地区。刘伯承、*即令东、西集团向其对进,围歼该敌。敌见势不利,撤退南阳。我西集团当即对其追堵.连续打退了该敌9次攻击,战至6月3日,将其后尾部队整编第58师师部及第183旅6000余人歼灭于南阳以东之马刘营地区,并毙伤援敌3000余人,其主力撤返南阳。同时,华东野战军陈、唐兵团和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将另一援敌阻击于漯河以南地区,并歼其2000余人。此役,我军以伤亡3670人的代价,换取了歼敌1.22万余人的胜利,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达到了预期的战役目的。
随后,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唐亮兵团奉命北返,归还原建制。
襄樊战役
1948年(*三十七年)7月,在第三次国内*战争中,人民*中原野战军一部及军区部队在湖北省老河口、襄阳、樊城地区对*军发动的进攻战役。
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委员*为开辟襄河以西地区工作,变该河为江汉、桐柏两区的内河,决定乘华中*军白崇禧集团主力增援豫东之机,老河口、樊城及襄阳等城。遂以第6纵队及陕南、桐柏军区2个旅,由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指挥,采取奔袭手段,首先占领光化、老河口,并于谷城以南歼灭*军第163旅大部。4日,沿汉水南下,6日包围樊城,并以一部袭占南漳县城,7日开始对襄阳、樊城外围作战。襄阳城北依汉水,与樊城隔水相望,城南及城西为山区,海拔160至460米,为襄阳城天然屏障,俗有“铁打的襄阳”之说。守军为*军第15绥靖区司令部,率2个旅又1个团防守襄、樊。*对琵琶山、铁帽山等据点发起攻击,因*军依靠坚固工事顽抗,并施放毒气,攻击未获成功。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鉴于襄阳城南主阵地易守难攻,而城东、西两面兵力薄弱,即以一部兵力钳制其南山指挥中心虎头山及羊祜山,以主力采取“掏心”战术,对城东、西两面突然发起攻击。至4日,攻占了铁帽山、真武山等据点,并占领了东、西城关大部。南山守军*弃阵逃入城内。樊城守军第104旅于11日撤往襄阳。15日夜,*在炮火掩护下发起总攻,激战至16日,攻克襄阳城,活捉第15绥靖区司令官康泽。此役,*共歼灭*军20500人,其中俘敌17000人,毙伤3500人,城镇7处,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 1949年11月至12月,在第三次国内*战争中,人民*第二野战军主力在第一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各一部配合下,对西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今分属四川省和*自治区)数省内*军的进攻战役。
4至10月,人民*先后了华北全境、华东*和西北、中南大部地区,*蒋介石集团由广州迁往重庆,*军残存于*的胡宗南集团和白崇禧集团分别向西南各省区和广西集中。盘踞西南地区的*军,有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3个兵团,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张群部5个兵团等部,总计37个军约45万人,此外尚有地方保安部队和大批土杂武装。**企图依靠这些力量,依托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抵抗人民*的进攻,以便争取时间,组建新军,伺机实施*。迫不得已时,向西康、云南退却或逃往国外。
为了全歼西南地区的*军,中国*党**军事委员会制定了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确定以第二野战军由湘西、鄂西地区直出贵州,挺进四川宜宾、泸州、重庆一线,切断胡宗南集团及张群集团退往云南的道路,及其与位于广西地区的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部的联系;以位于宝鸡地区的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司令员兼*委员周士第)等部首先以积极行动吸引,抑留胡宗南集团于秦岭地区,待第二野战军将川境守军退往云南的道路切断后,即迅速占领川北及成都地区,然后两部协力聚歼川境守军。遵此,第二野战军确定:以第5兵团(司令员杨勇、*委员苏振华)之第16军、第17军、第18军和第3兵团(司令员陈锡联、*委员谢富治)之第10军直出黔北,迂回川南,切断*军退往云南道路,协同第3兵团主力作战;第3兵团第11军、第12军和第四野战军第47军、第50军、第42军及湖北军区部队,首先歼灭*军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所属川湘鄂边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集团于鄂西地区和川东、黔江、彭水地区,尔后西进江津、泸州,会同第5兵团歼灭重庆地区*军;一待上述任务完成,即会同由陕入川之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等部围歼胡宗南集团于川西地区,占领全川。
第二野战军在司令员刘伯承、*委员*的指挥下,在南起贵州天柱、北至湖北巴东约500公里地段上对*军实施多路攻击。经连日兼程追击,第5兵团和第10军于15日、21日先后占领贵阳、遵义,拦腰切断*军西南防线。与此同时,第四、第二野战军各一部向*军川湘鄂边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集团发起钳形合击,19日至21日,在咸丰东北地区和白寿渡歼其第14兵团全部,宋希濂集团第20兵团渡乌江西逃。
此时,坐镇重庆的*军政首脑蒋介石察觉*由鄂湘西进川黔迂回重庆、成都的企图,急令胡宗南集团由秦岭、大巴山南撤入川。令第20、第15兵团在南川及其以东地区布防,以迟滞*前进,掩护胡宗南集团南撤。基于这种情况,刘伯承、*令第5兵团主力和第10军迅速经黔西北向泸州、宜宾前进,令第3兵团和第47军等部立即强渡乌江,进至南川地区,围歼*军第15、第20兵团。遵此,第3、第5兵团主力以迅猛动作对*军实施迂回包围,第3兵团主力和第47军将*军第20、第15兵团3万余人歼灭于南川以北地区(参见南川县北战役),并乘胜在重庆外围歼灭前来增援之*军第1军一部。29日,*蒋介石集团逃往成都,30日人民*占领重庆。第3、第5兵团主力和第47、第50军等部分别进至内江、铜梁、广安、万县、自贡、荣县地区,至此,*军向黔、滇之主要退路已被切断。
9日,*军云南省**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卢汉、*西康省**刘文辉、*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等率所部分别在云南昆明、西康雅安、四川彭县通电。10日,蒋介石等人逃往。11日,第二野战军第3、第5兵团分别由川东、川南西进,至20日进至遂宁、眉山、丹陵、邛崃、大邑一线,完全切断了川境*军的退路。与此同时,第18兵团等部在秦岭地区以积极行动完成了抑留胡宗南部的任务。胡宗南集团南撤后,第18兵团在贺龙、周士第的率领下,兵分三路日夜兼程,追击南下,于27日进抵江油、绵阳、巴中一线。至此,聚集成都及其周围以胡宗南部为主的*军数十万人被全部包围(参见成都战役)。至26日在人民*的军事压力和*争取下,被围之*军第7、第15、第16、第20兵团宣布。由崇庆、新津分两路突围之*军第5兵团除一部逃往西昌外,其余被第二野战军歼灭在邛崃、大邑一线。27日,*军第18兵团在成都以东地区宣布,当日,人民*占领成都。
此战,是一个战略决策和战争经过基本吻合的典型战例,人民*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策略,奇正并用,主攻部队在广西战役的掩护下,行动迅速,一举切断了*军的退路,起到了奇兵作用。位于川陕的第18兵团积极行动,采取先慢后快的方针,先巧妙佯攻,但却攻而不破,使*军误认为*的主攻方向在川北,从而将胡宗南集团抑留于秦岭地区,当主攻部队将*军的路切断后,即采取穷追猛的的战术追歼逃军,确保了战役的顺利进行。作战中,*还把强大的军事进攻和有效的*争取紧密结合起来,加速了战役的进程。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歼敌最多的 作战,人民*共歼灭国民军10个兵团部、49个军部、133个师共计900223人,其中*军正规军、地方保安团队70万余人(俘敌196100人,毙伤8830人,401660人,投诚950人),地方游杂武装20万人,西南数省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集团企图盘踞西南地区、伺机卷土重来的意图 。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