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自律能力的重要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0:06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1 21:01

自律,这个词语这几年被越来越重视起来。

  有人会问它跟孩子有什么关系呢,难道要一个天性需要的孩子去自律?

  其实,这样的担忧只是看到了约束的一面,却忽视了自律的本质。

  自律的本质并非束缚人的天性,而只是帮助一个人进行自我管理,反而有利于认识并且释放真正的自我。

  只是,要一个孩子去自我管理谈何容易?

  你看那些烟酒上瘾的大人,要他戒掉烟酒,简直要了命一样。

  他们甚至跟你说,“不抽烟喝酒,那活着有什么意义?”

  你还能说什么呢?

  可以这样说,培养孩子的自律比培养大人自律要容易。

  而且培养年龄小的孩子自律比培养年龄大的孩子要容易。

  所以,培养孩子的自律,要尽早。

  02

  培养孩子的自律,几岁是关键?

  在谈论年龄前,我们先看看目标。

  如果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就得先明白自律的一条原则: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乐。

  那在生命的前三年,肯定不是合适的时机。

  因为0-3岁,孩子需要父母倾注大量的爱。

  而且这个时候,你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们需要的爱都没有满足,你告诉他要去先承受痛苦?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童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

  母婴关系则是重中之重,决定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存在感。

  生命的底色是幸福或者不幸,3岁之前便已奠定。

  所以在头几年,可以尽情地去爱孩子,培养亲子间的亲密关系。

  只是注意别打着爱的旗号去溺爱孩子,养成坏习惯。

  爱与规矩并不冲突。

  而到了3-6岁的时候,是孩子规则意识和早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管理开始萌芽。

  他们会开始表现出强烈地证明自己能力的意愿。

  而且开始在游戏中制定规则,并且乐于接受管束,不像两岁时那样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了。

  这个年龄的孩子各种能力都开始发展了起来。

  可以理解你的指令,并且能顺畅表达自己的想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1 21:02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自律意识。自律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评价发展的成熟阶段,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意志,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计划而进行自我约束的行为,它是一种自主的自我控制能力。 幼儿园小朋友无论是从事复杂活动的能力,还是知识积累程度及语言的发展水平,都逐步具备了学校教育的条件。但是,幼儿园与小学属两个截然不同的教育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教育发生了根本的质的变化: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形式是上课及集体活动,在课堂中,纪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自觉遵守的,这就要求孩子有较高的自觉性,能较好的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言行;而活泼、好问、好动则是幼儿园孩子固有的天性,他们的心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和支配,很容易因外界事物的吸引而转移注意力,使幼儿对自身的行为不能很好的调节和控制。以下我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培养幼儿自律能力的。

一、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自我自控能力。自我控制简称自制,指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和行为。它不仅是意志力的标志,而且是使活动符合目的性的前提条件。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发现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快乐,在快乐的情绪影响下更愿意根据规则进行游戏,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我把游戏这一方法作为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首选。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自律意识。蒙台梭利提出:教育的根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使儿童从妨碍其身心发展的障碍中出来,使儿童的天性得以自然的表现。蒙台梭利认为,在她的学校里,幼儿是自己在学习,而非强制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提供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环境,帮助儿童实现自我教育。显然,这是指在行为上给孩子自由,孩子有了自由就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感兴趣,孩子就会反复做,在这样的反复练习中,就会产生专注,也会产生有序。而主题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出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特征,教师与幼儿共同进行的一种快乐的、自发的、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活动。幼儿良好的自律行为与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反复进行,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学习,用更新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与时俱进,抓住主题教育活动这一自由、开放、快乐的教育形式,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促进幼儿自律能力的形成,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下基础,使他们逐渐变得自觉、自律、自省,从而更加的自立、自主、自信。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