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8: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23:53
(一)游戏化方式。
事实证明孩子在幼儿期最感兴趣的活动就是游戏,所以把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融入到游戏当中来势必会激发幼儿的兴趣,效果自然要更好一些。主要做法就是普通的节奏谱可以加上有趣的情节和动作,这样可以更好的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例如:单纯用枯燥的视谱演奏方法来练习的话,其效果肯定不会太好;如果我们加上母鸡下蛋的声音(咯咯哒咯咯哒)来形象的比喻,相信孩子们掌握起来就会很容易。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果留心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把节奏课变成有趣的游戏课,孩子们的兴趣一定会很大。
(二)注重音乐性。进行节奏感培养时要具有音乐性,绝不能只让幼儿机械的打拍子,要引导幼儿感受节奏的美,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拍子的强弱弱规律,能让幼儿充分的感受拍子起伏的特点,让幼儿获得审美的体验。
(三)动作节奏训练。主要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动作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要使幼儿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以加深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尽快让幼儿的运动神经感受和身体动作达到协调。
在律动中运用人体打击乐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律动是音乐的灵魂,是节奏最好的表现方式,幼儿可通过律动感应节奏的快慢及长短。例如斗牛运动,它是人与公牛之间的一场较量,音乐《西班牙斗牛士》真实地描写了勇士们的*斗牛。虽然斗牛舞能很好的表现这段音乐,但这种舞蹈较难不适合孩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斗牛游戏来表现音乐,让孩子分别扮演斗牛士和公牛,伴着音乐节奏做出不同的肢体动作:斗牛士们举着鲜艳的红布雄赳赳气昂昂的出场了,一会向左走一会向右走显示着自己的威风。突然,公牛们奔了出来,勇士们甩动红布引诱着,牛儿们看见红布特别的兴奋,低着头向他们冲过去,勇士们灵巧的躲过了,最后举起长剑对准公牛一下戳过去,公牛立刻倒下;勇士们又挥舞红布向观众示意自己的胜利,最后拖着牛儿下场。这段表演由于采用游戏的形式,所以幼儿们演的非常投入,对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歌曲中运用人体打击乐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在《peepee poopoo》中,讲述的是一只云妖生气之后乱吃东西,结果拉肚子了的一个故事。于是歌曲中非常自然的引出:“肚子不舒服”、“厕所在哪里”等歌词,而之后的情境表演,也细致到要蹲进马桶、冲水……虽然是一些简单的模拟,但都是孩子生活经验的回忆和再现,非常的生动有趣。从教师第一次呈现儿歌歌词到活动结束,重复的遍数是十分惊人的,一般都在二十次以上,这是一般的活动不敢尝试的。而儿歌的重复同样可以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师示范,幼儿节奏——幼儿儿歌——变换动作——道具运用,整个过程又体现了层层深入的原则。此外该活动的内容选择上,有一定的突破。一般的课堂教学都会避免“大便”等内容,觉得“不雅”,然而正是这样的材料是幼儿十分喜爱,觉得有趣的。孩子们十分愿意一遍一遍的重复模范,也非常的快乐,在开心愉悦的过程中,对于节奏的把握又进一步得到提升。
在音乐游戏中运用肢体演奏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游戏是儿童的伴侣”,因此我们在让幼儿熟悉感受音乐的同时,可通过游戏的方式调动其积极性及其对节奏的掌握。幼儿需要游戏,同时游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它给幼儿带来快乐和满足,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游戏性在于:有趣、形式多样。节奏是可以通过拍手、拍腿、拍*的,还可以交叉拍、换手拍等。 例如,我班在“精灵国王的生日礼物”的表演活动中表演“变变变”环节时,在音乐游戏中让幼儿手拿星星仙女棒当魔法棒,在空中根据音乐音乐画出“短短长-------”的节奏线条,通过上述肢体动作可训练幼儿感知节奏的长短。刚开始时,孩子们都显得很兴奋,每个小朋友都在兴奋的挥舞着“魔法棒”,根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根据音乐的变化去画节奏线条,有的在音乐的开始部分还控制不住的大喊着玩魔法棒,于是我灵机一动让每个孩子都坐在软垫上,让孩子运用魔法棒在每段的开始音乐部分就只能在地上涂点,并要求幼儿边玩边说“让我们先来画出短泡泡糖、长泡泡糖,看谁画的泡泡糖最好看”,幼儿感知音乐“短短长------”时,孩子有的懂得学别人举起在空中画出“短短长---”的线条边画边唱着“变、变、变------”。这时有的孩子说“我泡泡糖最漂亮”,于是大家发言说一说自己想在地上画出什么泡泡糖,许多孩子专心的跟着音乐愉快地画起来泡泡糖,有的幼儿在空中画出音乐中的“短短长-------”活动中增强了幼儿的音乐节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