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1 22: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02:09
渗滤液处理工程规模为每日200立方米,首先通过收集管进入调节池,该池利用原废水池,容积约为8400立方米,用于厌氧水解处理。池面覆盖HDPE以防止臭气散发。污水通过9.8立方米/小时的流量,由污水泵输送至生化池,其中包括反硝化池和硝化池。硝化池中的好氧微生物降解大部分有机物,同时将氨氮和有机氮转化为盐和亚盐,然后在反硝化池中还原成氮气,以实现脱氮目标。处理流程采用前置反硝化策略,先经过175立方米的反硝化池,再进入2座270立方米的硝化池。硝化后,以6至9倍的回流量回至反硝化池进行进一步处理。
生化池采用高效内循环射流曝气系统,氧气利用率高达30%,产生的少量污泥量约为每日20立方米,适合填埋场处置。与传统工艺相比,超滤系统能有效分离固液,去除大于0.02微米的颗粒和悬浮物,出水清澈。超滤过程的压力维持在0.6兆帕,清洗泵负责冲洗膜管,每3个月进行化学药剂清洗以保持膜的清洁。
为了提升出水水质,超滤后的水可进入纳滤系统进一步处理,去除不易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使出水COD降至120毫克/升以下。纳滤系统采用特殊膜和工艺设计,避免盐分富集,回收率高达85%,压力上限为3.5兆帕。纳滤过程中产生的浓缩液,通过混凝沉淀进一步处理,复合混凝剂可去除至少70%的COD,产生的污泥量为每日5立方米,同样回填填埋场。
整个处理过程考虑到调节池的水解酸化作用,能提升渗滤液的生化处理性能,防止有机物富集。此工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无论季节和水质变化,都能确保出水稳定达标。对于BOD/COD小于0.2的老旧填埋场渗滤液,MBR与纳滤处理也能确保出水指标达标,展现出其超前性和广泛适用性。
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压实、发酵等生物化学降解作用,同时在降水和地下水的渗流作用下产生了一种高浓度的有机或无机成份的液体,我们称之为垃圾渗滤液,也叫渗沥液。影响渗滤液产生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垃圾堆放填埋区域的降雨情况、垃圾的性质与成分、填埋场的防渗处理情况、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