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2: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00:35
每到学期末,班级都会评选出一些优秀学生,比如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进步之星、文明标兵等等。评选优秀学生,是为了发挥榜样的作用,激励其他同学努力向优秀看齐。但今天读了《留一块黑板》的第二章《学生要被分层吗?》,我却对评三好学生有了不同的看法。
我们知道,义务教育阶段属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就是为人一生的发展打基础的教育。具体来说,应该打好什么基础呢?一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二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三是走向社会的基础。而在现实生活中,成人往往只是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孩子的心理。评选三好学生,其本身就已经对一部分学生造成了心理伤害。
因为优秀学生总有一定的名额,而且一个班只有少部分同学会被评为优秀、得到奖状,大部分同学都只是旁观者。因此,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学校制定的优秀的标准,因此可能就会失去自信。而自尊心又是和自信心连接在一起的,有了自尊心就会建立起自信心,反过来,有了自信心就会促进自尊心的确立,因此,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有了它,学生就能够自己教育自己。如果一个孩子在求学期间永远都得不到奖状,得不到学校的肯定,他就会丧失自尊和自信。
在这方面,一些学校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在开学初就引导学生确立本学期自己努力的方向,学期中让学生收集自己朝这个方向努力的过程性材料,学期末让学生自己申报奖项,并附上过程性材料。这样,每个孩子通过自我评价都能让自己成为光芒四射的主角。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角,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位置,同时也成为一个愿意为别人鼓掌的人。
书中讲到一件事引起我的深思。在美国盐湖城召开冬奥会期间,我国奥委会代表团参观一所美国学校,去时带去了两个熊猫玩具。团长对校长说,一个送给你们学校最优秀的男生,一个送给你们学校最优秀的女生。这下可难住了校长,他说,我们学校个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没有最优秀的。有的学生学习优秀,有的学生运动优秀,有的学生做义工优秀。最后,校长只好把两个熊猫玩具陈列在学校的展览柜里,供所有学生欣赏。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带着发自内心的信任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在美好中长大,才能激发孩子的向善、向美之心,最终成长为一个美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