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为什么从没有人去偷高考试卷?18年前的那场教训,让很多人难忘

2024-12-15 来源:伴沃教育

导语:

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高考

每当提及到高考的时候,我想每个人的心里都会不禁的倒吸一口气,经历过高考的我们,依旧记得那艳艳六月下,坐在考场里的我们,一边紧张不安,一边沉着冷静的应对着考题。而考场之外的家长,更是坐立不安的全程陪考着。高考的那一年,每一个高三学子,都变成了家里的小公主,小皇上。因为家长们都知道,这一年孩子们在经历了十八岁的成人礼之外还要打一场不见硝烟的人生硬仗—高考。

我国教育的本质是发展。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人的发展来推动国家的发展与进步,进而推动时代的发展与变革!

我们知道,一个人从出生呱呱坠地开始,就开始了一生漫长的学习与成长。三岁以前,孩子开始学习基本的行为动作,语言。三岁之后,他们开始进入幼儿园,告别了幼儿园的欢乐生活,便进入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

而此时,他们也开始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学生。在我国每个学生的学习阶段都有着不同教育目标与任务,新课改之后,更加强调和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是教育的本质与初衷。

然而曾几何时,孩子的学习开始“重分数,轻教育”,这个局面的背后,该有谁来买单?

义务教育结束后,我们通过中考进入高中,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涯结束后,便迎来了“残酷”的高考,开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呢?因为九年义务教育在初中结束之后就不再进行义务教育了,而进入高中能参加高考的学生,之前就已经经历一次选拔考试。所以说,中国教育体制下的高考,就更是一场筛选,一场资源与人才的筛选。

高考制度下,学生收获了什么?

高考制度下,学生们收获了什么呢?这里可以先简单的从两个群体去分析。一部分是如愿考上的学生,另一部分则是落榜的学生。如愿考上的学生,他们进入心仪的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开启大学生涯,一度释放高中那个因为担心高考而整体绷紧神经的自己。在这里他们有了更多的体验和更开阔的视野。

随着大学生活的结束,他们有的继续进行学术的深造,有的融入社会开始工作,还有一部分群体,他们开始继续没日没夜的学习,复习,应战考试,不为学术研究,不为科研实验,为的只是一份体面而又稳定的工作—考公,考编。好像只有这样,人生才算圆满,才算光宗耀祖,出人头地。

其实,这种现象我一直很费解,这群考公、考编的群体,究竟是怀着满腔报效祖国的壮志与情怀去投身于国家建设。还是出于父母的喜欢,完成父母的心愿?又或者只是为了其稳定而又安逸?如果只是为了求得一份养老的工作,而空有报国之志,这在某一程度上看来,这,是不是国家的一种悲哀?

还有一部分群体,他们高考失利,进入不理想的大学学习技术工作,有的甚至直接进入社会开始求职之路。一定是败者吗?未必。

高考从来不是评判孩子学习胜负的标准,它也不应该成为评判孩子胜负的标准。一生何其漫长,高考只不过是重大人生经历与选择里面的其中一种罢了!让孩子成为一个能够明辨是非,有着正确的三观和独立的判断能力,敢于体验、敢于选择、敢于担当、敢于享受生活的人,不是更重要吗?

为高考,铤而走险

在这样的一个选拔性学习环境里,学校、家长和孩子,都是有着各自难以言说的压力。

学校要升学率,家长要分数,孩子呢?他们究竟真的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没有人再去过问了,被代替的是对分数的讨论。所以孩子的压力与苦闷,更死后不言而喻,一些受挫能力差的孩子,难免会走入极端。

还记得03年一个叫杨博的学生吗?他因为太想考一个高分,承受不了落榜带来的种种后果,最终做了一个去盗取高考试卷这样一个极端的决定!他盗取成功了吗?是的,当下成功拿到了高考试卷。

当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考试之后,杨博就被逮捕,判处7年有期徒刑。而高考的准备工作更是严谨慎微的,少了一套卷子,怎么可能不会被发现呢?所以在正式的考试前就紧急启用了一套备用试卷,03年的高考正常进行。

后来据传闻杨博在狱中的有着很好的学习能力,表现优秀被提前一年多释放。曾经沧海难为水,出狱后的杨博,想到当年的所作所为,应该就像是一场笑话一样吧。曾经意气奋发的少年,时过境迁后的物是人非,内心有着谁都体会不了的感概吧!

不用仔细刨析杨博背后的行为心理,因为我们都明白。

合理看待高考,相信未来可期

很多人埋怨高考片面,不公,但是对于那些深山里、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高考是他们走出大山,实现阶级跨越的唯一的出路!我们更应该合理的看待高考,正确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迎接高考。

没有学历不可怕,不会做人才可怕。我国早就开始进行了继续教育。通过参加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等方式,可以帮助没有学历在职的人群提升学历,这样的举措,有利于消除国人对高考的片面化理解与过分解读,也有利于创造教育公平的环境。

但是,不论什么考试,国家都是严惩作弊行为,所以我们要求考生诚信考试,杜绝作弊行为,为维护公平的教育环境尽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不只是分数。我们更应该体会教育本身的含义。在教育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正确的发展,凭借着兴趣,从事一技之长,在工作当中一定是快乐的。成年人最难收获的绝对不是金钱,不是名利,而是快乐!从小树立引导正确的观念,让孩子乐观且自信的成长,相信定会收获一个快乐的人生!

参考文献《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