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首所高校已投用,西安“最远大学城”雏形初现!

2024-10-22 来源:伴沃教育

在我们对于西安高等教育的长期观察中,近年来西安多所高校签约远郊区县、选址新建校区等动作频频,新一轮高校外迁趋势明显并正在加速进行中。

而在新大学城逐步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亦不断地讨论和分析区域与大学,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中,这些新大学城又扮演着何种角色?

特别是对于远郊区县来说,如何回应高校投来青睐的目光?如何利用好高校迁入带来的人口活力和创新要素?如何抓住大学城建设为区域发展带来的机遇?成为区县所要解答的发展命题。

作为地理位置上距离西安主城最远的区县,据统计周至县目前已签约或落地5所院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培华学院、西京学院、外事学院……一个以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为主的大学城,正在呼之欲出。

XI'

AN

首所院校投用

周至迎来大学城时代

今年9月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楼观校区的正式投用,使周至迎来了第一所大学。

新校区建设项目于2022年7月25日举办开工仪式,2024年9月投入使用。

规划用地500.5亩,总投资约2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包括公共教学楼、餐厅、师生宿舍、校医院、艺术学院、双创中心、工训中心、礼堂、图书馆等。

该学校是楼观文教旅融合产业园文教产业重点项目,分两期建设,项目一期已建成投用,目前在校学生3500余名。项目二期正在建设当中,全部建成后可容纳1万余名师生。

目前3500余名在校生的进驻,如此体量无疑为片区带来足够的新鲜活力,近期来看,数千人口的生活、消费,首先将迅速带动周边商业、餐饮、娱乐等业态成规模。

其次,长远角度,新校区是区域当前建设规模最大的项目,也是曲江新区与周至县协同加快楼观区域转型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项目,起着引领带动作用。

投用后,将进一步拓宽楼观区域发展路径,促进更多院校、科研机构的聚集,充分激活区域发展活力。同时还将培养、储备更多产业人才,加速推进文旅、教育、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产学研为一体的新示范基地。

同时,相关信息显示,培华学院楼观校区将与华清学院为邻。

今年3月曲江新区和周至县、西安培华学院签约合作共建西安楼观文教旅融合产业园;7月曲江新区楼观管理办与西安培华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共建西安培华未来农业产业学院。

西安培华未来农业产业学院计划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约1400亩。其中,1300亩为未来农业产学研实践园区、100亩为未来农业产业学院配套设施,实现农学院教学区、农业种植养殖园区、科研和市场孵化基地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聚焦农业种植养殖、动植物培育研究、农业观光旅游、动物干细胞研究等未来农业产业领域,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型农业产业学院。

未来将培养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扎实实践技能的未来农业新型专业人才,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源头活水。同时,引进培育一批未来农业企业,打造紧贴市场需求、服务农产品消费升级的新型农业产业链,服务乡村振兴和未来农业产业发展。

华清学院的投用,可谓拉开了周至大学城建设的帷幕,西京学院周至校区、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周至校区等项目近期亦有显著进展。

西京学院周至校区方面,近期完成了项目建设用地出让。

西京学院周至校区位于周至县尚村镇西部智能园范围内,108国道以南,尚村镇以西。

总面积212.849亩(141899.17平方米),其中地块一面积172.442亩(114961.47平方米),为高等教育用地;地块二面积40.407亩(26937.70平方米),为公园绿地用地。

公开信息显示,10月份,周至县人民政府与西京学院签署深化校地合作共建合同,西京学院产业学院、研究生院项目正式落地周至县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

项目预计开工时间为2025年12月1日,计划3年建成。建成投用后,“高校+平台+企业”合作模式进一步带动区域内人力资源、制造产业、科研科创协调发展,成为产业片区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典范和引擎。

实际上,西京学院周至校区是此前双方合作的延续,是西京职业中学和西京学院(分校)项目的二期。一期为西京职业高级中学的建设,去年便已建成启用。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方面,10月15日,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周至校区二期建设项目主体封顶。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周至校区效果图

图片来源: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作为周至签约的第一所大学,项目于2016年时签署引进,落址于高新区周至集贤产业园。2019年11月15日,该校区正式开工建设,一期预计先建设6栋楼,包括图书馆、两栋教学楼和三栋学生宿舍楼。2020年9月16日,周至校区一期工程正式封顶,今年7月一期基本完工;二期项目工程于去年开工。

据了解,该校区占地面积500余亩,总建筑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新校区将建设园林书院式建筑,规划建设教学区和影视创作基地等,可容纳总人数约6000人。

外事学院方面,自去年其官网透露出“将设立西安外事学院周至校区事业发展中心,主要负责周至校区的建设推进及持续发展有关事宜。”后,未再见有新进展。

从建设周期来看,周至下个投用的新校区大概率是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其他三个院校的周至校区,或许仍需等待,如若顺利推进,周至大学城在未来5年可逐步成型成势。

XI'

AN

大学城概念迭新

带给区县哪些机遇与挑战?

在西安高校外迁趋势下,我们多次强调高校建设之于区域发展的意义,这是基于对西安高校搬迁、西安数个大学城形成与区域开发的观察,剖析大学城概念不断迭新中,大学的价值被重新认知与挖掘。

纵观西安高校外迁过程中,逐步成型的大学城亦有着阶段和周期的明显划分。

自2000年开始的第一轮新校区建设浪潮中,西安数十所高校陆续进行了在西安市郊区征地建设新校区,形成了长安大学城、未央大学城、临潼大学城等新的高教聚集区。

彼时新校区建设的目的,更多是扩大学校承载空间和能力,改善教育和师生教学生活环境,同时承载起一部分带动区域崛起的责任。

在近年来西安新一轮高校外迁趋势下,我们观察到,高校外迁的出发点和目的正在发生变化,面对多所高校的选址落户,新成型的大学城,亦不再是传统大学城概念里高校的组合,而是高校间、校地间的融合。

例如沣西大学城、周至大学城等,在大学城规划起初就强调校地融合、产业带动,板块规划上亦将科创孵化平台和产业转化载体围绕高校布局,形成人才—技术—产业的正循环。

以当下周至所签约落户的5所学院新校区为例,目前已确定选址位置的学院中,华清学院、西安培华未来农业产业学院落址在楼观文教旅融合产业园,西京学院落址西部智能装备产业园,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落址集贤产业园,无不与产业园区挂钩。

而在规划蓝图的畅想中,产教融合、校地合作、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均是高频次提及的关键词。

可见,新大学城模式下,高校和区域的思维都在转变。而高校还能够为地方带来什么?各合作方均在发掘大学的价值点。

周至大学城的打造,目前所签约的院校体量可谓已经具备了最基础的要素,即院校聚集。随着后续各所院校投入使用,周至将迎来数万学生和教师群体的涌入,对于带动周至人口聚集、基础配套升级、商业氛围活跃等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更深层次,学校在与地方的合作中,实现教育教学的实践契机,科研创新的落地孵化,得到地方对于人才教育的支持,实现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建设的提升;区域在与高校的合作中,实现技术堵点与难点的突破,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得到高校对于创新发展方式的赋能,实现区域与大学的双向奔赴。

未来,周至数个学院新校区建设带来的价值,已然具有足够的想象力。而周至如何承接住这波院校外迁的机遇,仍有不小的挑战。

我们仍需直面的是,相比长安区、未央区大学城,周至距离西安主城区较远,区域现代化水平以及发展进程远远落后前两者,是否能够为师生们营造良好的教学、实践环境,需打个问号。

而交通则是最为明显的短板之一。周至目前是西安唯一未通高速和铁路的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短期内亦无望实现,这无疑不利于师生与外界的沟通。

但这些院校的加速落地与投用,也会反向推进周至城市基建的快速更新。

未来,周至大学城到底会为周至带来哪些改变?周至在县域层面对大学城会有什么样的整体规划?我们将持续关注。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