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为什么英语精读课一定要加泛读?实际上,泛读是刚需。

2024-10-16 来源:伴沃教育

在国外的教育体系中,泛读和精读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策略。那么,泛读解决什么问题?精读又解决什么问题呢?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在阅读早期进行选择?

对于语言的学习,在传统认知上,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传统授课模式,老师教,孩子学。

不可否认,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满足传统考试模式,即对知识层面上的考察。

但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新教材的投入使用,新高考的全面实施,考试考察的重点已经由知识层面升级到素养层面,更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

这意味着什么?

英语只上精读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高考的需求,效果没有那么明显了。甚至有一定比例的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都做不完考试题,为什么?这就要从精读和泛读各自的学习方法和注重培养的能力来解释。

精读是指从语音,单词,语法,句型,文章结构等方面,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做到完全理解每一个句子,每段的语法结构和文章中涉及到的很多细节,比如:历史背景,风俗人情,从而能够做到深度理解文章,回答问题,解决问题。

精读一般是经过这样的步骤来学习的:

① 通读全文,抓陌生词汇,把不认识的词圈出来。

② 查询重点词汇的意思,了解一词多义的情况,解决到难点词汇,再去画句子主干部分,做到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③ 就要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出段落之间的过渡句,转承句,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记录每一段的主旨大意。

④ 做笔记整理,归纳总结,把单词短语记录在笔记本上。

精读是通过精细化的阅读学习,让孩子们完成教学目标和词汇的积累,但是缺少的是量的积累,知识面局限,阅读流利度达不到,而这些恰恰是考试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

精读重在“质”,泛读重在“量”。两者作用不同,需要综合地用精读和泛读来提高能力。

泛读所做的恰好是对精读缺失部分的补足

泛读,顾名思义泛泛而读,以量取胜,大量丰富,不死抠字眼,逐字逐句的理解句子意思,主要了解大致的内容,理解其中的意思,前因后果是什么。

泛读达到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通过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同时提升阅读流利度。

泛读时,会用到两种泛读技巧,猜读和跳读

泛读注重孩子连续不被打断地阅读,当遇到不认识的词时,不会立即查字典,而是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以保持我们的阅读思路不被打断。

① 猜词可能会猜的不对,不过没关系,随着这些生词在上下文中反复的出现,它们的意思也会越来越清楚,一遍一遍的反复碰到之后,语句的意思也能随之理解。

猜词锻炼的是孩子的思维能力,上下文揣测能力,阅读的连贯性和整体把握能力,时间久了,也可以理解为语感,语言感知能力。在考试的过程中肯定也会遇到不认识的词,如果一碰到不认识的就去查词,考场上就会因为生词被打断卡住,消耗太多时间。

② 跳读其实是找关键信息,比如文章的开头结尾,标题,过渡句,关键词。可以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按照文章的不同结构来找关键信息。比如说明文,一般结构比较清晰,引言(开头句,背景信息),正文(每个段落都围绕一个与中心论点紧密相关的分论点展开)和结论(总结中心论点)。

看到这里,大家也能明白泛读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在阅读早期进行选择?

泛读,从简单读物开始,让孩子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以大胆停止阅读任何他们认为太难或不感兴趣的文本。每周一本书或每天15分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关注孩子的阅读情绪,享受获取信息和理解文本的快乐,而不是让他们感到压力。鼓励孩子以自己的速度进行默读,这是比较有效的泛读方式。

精读策略:帮助孩子理解字、词、句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与功能。教孩子如何揣摩作者的言外之意,分析文学要素,如环境设置、人物塑造、情节发展等。与孩子讨论书中的主题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度阅读能力。

① 学龄前儿童

对于学龄前儿童,建议100%进行泛读。这时孩子还不能自己阅读,需要亲子阅读的形式。通过泛读,可以突破词汇量,建立语感和基础的英语思维。

② 小学阶段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引入精读。建议在小学二年级之前,精泛读的比例为2:8,依然以泛读为主。随着孩子逐渐升到小学高年级,精泛读的比例可以逐步达到1:1,即一半精读一半泛读。

③ 初中及以上

初中及以上阶段的孩子,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精泛读比例。精读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提升语言的应用能力,而泛读则有助于拓宽视野,提高阅读速度。

通过泛读,孩子能够解决阅读中的非内容问题,培养语感和英语思维,提升阅读速度并拓宽视野。通过精读,孩子能够解决精细化理解的问题,弄懂文本背后的言外之意,并完成对书中重大主题的探讨,从而实现深入的阅读体验。

显示全文